上海給新能源汽車再添“兩把火”
一手落實大項目,一手鼓勵購買和使用
中國環境報記者 蔡新華 實習記者 徐璐 上海報道?上海發展新能源汽車近來又添“兩把火”。據上海市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把火” 是新能源汽車大項目落戶松江,“第二把火”是對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繼續給予免費牌照和財政補助。
不久前,上海市松江區政府與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北京世紀金沙江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其中,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品牌企業。
此次簽約后,這一項目將落戶松江G60科創走廊,將形成集研發、生產、測試、總裝和銷售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鏈,預計投資額超過200億元,年產新能源汽車20萬輛。整個項目包括1個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和3個研究院項目。
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大龍表示,項目團隊將進駐松江區,快速推進項目,力爭在2019年年底生產出性能優良的電動車,2020年全面達產。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項目有了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上海市開始鼓勵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近日,上海發布《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其中指出,上海對符合條件的純電動汽車,按照中央財政補助1∶0.5給予財政補助。同時,《實施辦法》明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用于非營運,且個人消費者名下無在全市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的,將繼續免費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實施辦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共推廣新能源汽車約6.1萬輛,同比增長35%以上,實現產值232.38億元。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市充電設施管理平臺共接入充換電設施近13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近2.6萬個,專用充電樁超過2.1萬個,私人充電樁約8.3萬個。
據上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此次發布的《實施辦法》總體思路可歸納為“三個堅持、三個轉變”。即堅持貫徹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繼續發揮上海市政策的推動作用,用好財政補助、免費專用牌照額度等針對性強的專項政策;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切實做到公共政策公平透明;堅持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明確職責,共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同時,“三個轉變”為由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為主向新能源汽車推廣兼顧綜合交通導向轉變,確保新能源汽車政策與現有交通政策導向有序銜接;由普惠政策向差別化引導轉變,著力優化車型能源結構;由引導新增投放為主向引逼結合調整存量結構轉變,綜合運用牌照額度和路權等措施,著力推動存量燃油汽車置換為新能源汽車。
?虛擬駕駛,也被稱為汽車駕駛仿真,或汽車模擬駕駛。是指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如:三維圖像即時生成技術、汽車動力學仿真物理系統、大視場顯示技術(如多通道立體投影系統)、六自由度運動平臺(或三自由度運動平臺)、用戶輸入硬件系統、立體聲音響、中控系統等找專業的汽車模擬器生產廠家,汽車駕駛模擬器供應商,請聯系佛山依時利新科技有限公司。